7天获取35万+点击,添加购车3.6万+,成交订单2.6万+,这样优秀数据表现的背后,是什么样的投放技巧?超级推荐小二带你了解优秀投放案例背后的秘密。
超级推荐广告核心依赖的是推荐体系,而不是按照关键词排名的体系,这就注定了它要顺应机器的算法,而不仅仅只是考虑与其他投放者的价格竞争。某种程度上,尽管价格竞争仍然重要,但出价方式和操作都已经相当不同。
针对机器进行优化的核心逻辑,是给机器更多的时间和机会,是让机器有时间“懂你”,从而帮助我们优化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商家反馈新建计划在一段时间内的流量一直很小,就是因为机器学习需要时间累积,当数据积累起来后,整个计划的流量就会趋于稳定。
那么新建计划要怎么优化呢?
与搜索引擎的优化思想非常不同,信息流的优化操作不仅不能频繁,反而需要特别谨慎。为了“给机器时间和机会”,通常有如下一些常用的策略:
1:一旦上了一个广告,不要在短时间内随意调整。尤其是对于已经有流量的广告,如果要调整,不如上一个新的计划跟它并列跑。
2:新建计划初期,出价要高于系统建议出价。
3:一旦确定了出价,不要随便改动。(而搜索则需要根据排名情况,不断调整出价)。
4:投放初期,不要做太细致的人群定向,建议智能定向必选,再补充添加其他想要的人群。
5:就算你不打算真正短时间内花很多钱,也在预算设定上多增加,钱花的差不多了,再手动关。
这些方法都是信息流常用的有优化方法,它们都共同反映了我前面说的一个特征——这些都是针对机器进行的优化。比如,一旦一个超级推荐的宝贝有了流量,你说,哎呀,价格这么贵,肯定我当时设定的出价太高了,我要调低一点。但是,机器不会这么理解,它以为它之前学习的结果(策略)是错误的,或者,它又不得不按照新的出价重新进行优化。这二者都可能让你本来好好的流量突然就降下来。
因此,如果你是一个直通车&钻展的优化的老手,还是按照过去的老方法,没事就看价格调价格,那么信息流广告就会总是很难起量——很多人总抱怨自己的猜你喜欢广告投放有钱都花不出去,拿不到量,流量不稳定,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。
机器要试错,不仅仅需要花时间,还要去不停“尝试”。如果投放限定太精细、给的价格太低,或者预算给的太有限,都限制了让机器去尝试的倾向。如果机器的尝试不够,就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优化策略,从而要么不能给你足够的流量和转化,要么价格就会奇怪的离谱。
下面优选了公测期间的部分优秀案例,供大家进行参考
商品推广案例:
商家类型:标类
计划类型:商品推广
定向策略:喜欢相似宝贝的人群/智能定向/兴趣点定向(选取尽量多的兴趣点)
出价策略:人群基础出价0.5-0.6元,首页/购后猜你喜欢溢价200%-300%
部分投放详情如下:




图文推广案例:
商家类型:标类
计划类型:图文推广
定向策略:系统智能推荐
出价策略:人群基础出价0.6 - 0.7元,首页/购后猜你喜欢溢价200%-300%



直播推广案例
商家类型:非标类
计划类型:直播推广
定向策略:通投/智能定向
出价策略:人群出价0.8-1元,首页猜你喜欢溢价100-200%


